杨宗凯校长畅谈“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创新”
2015-09-22 16:16:00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专家杨宗凯教授做客华中师范大学“博雅大讲堂”暨“教学名师讲坛”,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创新”的演讲。
华大在线讯(通讯员 罗忻 岑天翔 李羚瑞 记者 王珏 )9月22日下午3点在科学会堂报告厅,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专家杨宗凯教授做客华中师范大学“博雅大讲堂”暨“教学名师讲坛”,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创新”的演讲。
杨宗凯校长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幅度跨越式发展,社会不再像过去那般需要大量的“知识拷贝型”人才,而是更多地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个性化、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需求和手段发生了重大变革,人才培养已不再是“同质化生产”,而应当转向“差异化培养”。此外,我们正在教育和即将教育的一代是“数字原生代”。与上一辈的“数字移民”不同,他们已经适应了数字化的生活,传统的教学体系难以满足他们成长发展的需求,更无法支撑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技术和教学的融合也引发了教学的信息化。Cloud,3D Print,Big Data,MOOC等新兴技术的兴起,使得教育教学信息化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杨宗凯校长形容教育教学信息化就如同“海啸一般,汹涌而来”,已经是不可逆挡的时代潮流。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快鱼吃慢鱼”的大环境下,我们对于信息化教育教学不应该有畏惧感,而是应该去接纳它,去积极地适应它,融入它,才能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化挑战为机遇,实现教育的跨越式腾飞。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下,教育教学在环境、模式、评价和资源方面都有了新的思路。杨宗凯校长提出,我们要一反之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而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连接教育”,即强调教师作为教育中连接学生与知识的一个重要元素,而不是处于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杨宗凯校长形象地描述道,教育应当是要帮助学生成为“他所希望成为的样子”,而非是“老师想要学生成为的样子”。杨宗凯校长举了一个明了的例子:我们如今教室的设计完全是基于过去工业化思维的产物,通过讲台与学生座位的设置凸显出教师的核心地位。而信息化时代全新的教室则是应当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习、教学、社交三空间的深度融合的全数字化区域。
杨宗凯校长认为要让学生深度应用学习空间,提到了“创客空间”等创新学习空间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强调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他还着重介绍了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的典例——“翻转课堂”的使用。“翻转课堂”是指在教学中将传统课堂所讲授内容放到课前,通过信息网络等手段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将课后的Presentation、问题研讨等教学活动放到课堂中,以此实现教学模式的颠覆,助力学生创新、合作能力的形成,帮助教师完成由“教书匠”向“能组织优质教学活动的教师”的角色转变。同时,杨宗凯校长还强调通过四维度融合的学习模式和“4+2”的教师教育模式,让学生课外学习课内讨论提问,进而重塑教学过程。
随后,杨宗凯校长以哈佛大学学习效果分析与评定平台为例提出资源建设创新的重要性。哈佛创新评价平台通过学生以前的信息来汇总该生能否在将要选择的课程中取得好成绩,从而给学生以学习指导。他认为这样的大数据分析方式将会在以后的信息化教学中广泛应用。同时,杨宗凯校长以我校云课堂运行情况向在场听众介绍了资源创新的效果。
讲座的最后是互动环节。在场的老师和师范生积极提出自己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方面的困惑,杨宗凯校长热情地一一作答。
讲座结束时,杨宗凯校长向在场师生提出了期冀,希望无论是现在的老师还是未来将成为老师的学生,都能助力我们国家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的发展,以实践的方式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做出自己的贡献。